社志融合暖“新”行动:“益路暖行”新就业群体关怀项目司机议事会绘就“理想家”,指尖手作寄安康2025年在浦东新区区委社会工作部推动、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浦东新区代表处支持下,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“益路暖行”项目携手丛达网约车,以“社志融合”为纽带,通过“司机之家”议事会让司机群体“自己说了算”,让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在细节里落地生根。 近期,丛达出行的新家建设正热火朝天地推进。钢筋框架逐渐勾勒出空间轮廓,工人师傅们握着水平仪反复校准尺寸,而这片场地的每一处规划、每一个功能区设计,都源自今年 8月司机议事会上,10位司机代表你一言我一语敲定的“理想蓝图”。从“纸上规划”到“实景落地”,新就业群体的“理想家”正在慢慢形成。
“咱们跑车的,最缺的就是‘能歇脚、能充电、能安心吃饭’的地儿!”今年8月,在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“益路暖行”项目社工的引导下,丛达出行10名司机代表围坐一堂,开启了新家场地的设计规划会。没有复杂的图纸术语,只有最接地气的需求表达,让“司机之家”的模样渐渐清晰。
“休息室得有软沙发,跑长途回来能瘫一会儿”、“充电口要多,手机、充电宝、都得能插”、“浴室洗澡最好还能有洗衣房”、“休息洗澡的时候能给车充满电”讨论刚开场,司机代表们就打开了话匣子,有的掏出随身小本子,记着平时和同行聊起的“痛点”;有的徒手勾画出场地平面图,比划着“食堂、浴室的划分,社工则在一旁认真记录,把零散的需求整理成三大核心方向: 休息室:舒服“回血”是关键:确定摆放 可躺式沙发,搭配可调节靠枕;墙面沿沙发周边装 充电插座(含 Type-C 和 USB 接口);角落留出台面做阅读角,摆上交通法规、颈椎养护、心理调节类书籍,再放1个应急药箱(装创可贴、晕车药、退烧药等),解决临时健康需求。 浴室:实用+安全双保障:规划男女独立淋浴间,装恒温热水器;安装带锁更衣柜,并安排1台滚筒洗衣机和1台烘干机,方便司机清洗工服;地面全铺防滑垫,淋浴间装扶手,连洗漱台高度都按“多数司机身高”调整。 食堂:解决“吃饭难”小细节:设计配餐区餐桌,配微波炉食堂、1台饮水机、墙面贴“健康饮食小贴士”,提醒大家“跑车再忙,也要按时吃饭”。 从8月议事会上的“你说我记”,到如今工地上的“一砖一瓦”,丛达的新家不仅是一处场地,更是“社志融合”的生动体现 —— 社工搭平台、司机提需求、丛达落细节,每个人都在为“新就业群体有个家”出力。等新家建成,这里将不仅是司机歇脚、办事的地方,更会是新就业人群装满温暖与归属感的“第二个家”。
社工还关注司机群体企业文化和家文化建设,通过暖心配送服务,增强服务对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。社工结合重阳佳节,特意为丛达网约车的司机与司管同仁,组织了一场遥寄“第一个家”安康的温情活动。大家围坐在摆满彩绳、干花与铜铃的长桌旁,共同参与“秋风拂铃,遥寄安康”风铃手作。司管李姐和两位司机师傅默契配合,手指翻飞间,特意将风铃挂绳留得格外长,“这样挂在阳台,风一吹,全家都能听见”。两个小时里,引擎的轰鸣声被清脆的铃铛声取代,奔波的疲惫被指尖的专注消融。“这不是普通的风铃,是把没说出口的惦念编进去了。”这场节庆共庆,不仅是一次手作体验,更成了新就业群体情感表达的“温柔出口”。
无论是重阳手作的情感联结,还是议事会的参与共建,“益路暖行”项目始终以“社志融合”为核心 —— 社工搭建平台、链接资源,司机群体主动参与、发挥力量,让服务不再是“单向给予”,而是“双向奔赴”。秋风渐凉,风铃作响;“家”的模样,愈渐清晰。这场关于“陪伴”与“共建”的行动,正让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在浦东这片土地上,慢慢生长、愈发坚实。
|





